WELCOME
当前位置: 首页>>教学科研>>教研动态>>正文
教研动态

继承优良传统 弘扬中国精神——曹欢荣博士《思想道德与法治》示范公开课精彩开讲

2025年11月11日 10:27  点击:[]

为引导青年学子传承中华优良传统、厚植家国情怀,11月6日上午第3节课,艺术学院西103智慧教室座无虚席,我院马克思主义原理教研室曹欢荣博士为艺术A2571/72/73班的同学们带来了一堂兼具思想深度、理论厚度与情感温度的《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示范公开课。本次公开课聚焦“弘扬中国精神 做忠诚爱国者”专题,曹博士以渊博的学识、严谨的逻辑和富有感染力的讲授,让中国精神的时代力量在课堂中激荡回响。

课堂伊始,曹博士以中国传统哲学中"精气神"的内涵解析为切入点,从《论语》"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的处世智慧,结合《管子》"道德当身,故不以物惑"的思想,用深厚的传统哲学功底串联起古人对精神生活的珍视,阐释了中华传统文化对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关系的独到理解。他指出,崇尚精神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绵延不绝的优良传统,这种传统既体现在"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的理想追求中,也凝结在"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的价值排序里。随后,一段精心剪辑的电视剧《觉醒年代》片段的播放,瞬间将同学们带入历史情境。曹博士顺势引导学生结合剧中辜鸿铭关于中国人精神的观点展开热烈讨论:"我们该如何理解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良传统呢?"同学们踊跃发言,从近代中国仁人志士的救国实践出发,畅谈精神力量在民族危亡之际的支撑作用,课堂氛围十分活跃。

在核心内容讲授环节,曹博士围绕中国精神的本质展开系统阐释。他指出,中国精神是民族性与时代性的有机统一,既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价值取向、精神气质的总和,也是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发展的思想观念与社会风尚。在解读民族精神时,曹老师结合大禹治水、精卫填海等神话传说,生动诠释了伟大创造、伟大奋斗、伟大团结、伟大梦想精神的丰富内涵;引用马克思对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高度评价与李约瑟的学术论断,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中华民族与生俱来的创造活力。谈及时代性特征时,他以抗美援朝战争中"钢少气多"的制胜密码、新时代经济快速发展与社会长期稳定的两大奇迹为例,阐明精神力量如何转化为物质力量,如何弥补物质条件的不足,让同学们不仅深刻理解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内在关联,而且直观感受到中国精神与时俱进的鲜活生命力。

整堂公开课中,曹博士充分发挥自身传统哲学理论优势,将马克思主义经典论述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籍有机融合,从黑格尔"热情是伟大事业的源泉"到《左传》"太上有立德"的不朽追求,从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到电视剧《功勋》中的英雄独白,古今中外的思想精华与现实案例交织碰撞,构建起立体丰满的教学体系。课堂上既有理论层面的深度剖析,又有案例分享的情感共鸣,更有互动讨论的思维启迪,让思政课摆脱了枯燥说教,变得生动鲜活、入脑入心。

全体听课教师们对本次公开课给予高度评价。大家认为,曹博士的授课将传统哲学与教材内容、经典论述与现实案例完美结合,导入自然巧妙,逻辑层层递进,既坚守了思政课的思想性与理论性,又通过多样化教学手段增强了吸引力,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国精神的时代内涵与价值意蕴,不仅展现了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思想魅力,而且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优秀范例。

通讯员:卢小驰     审核人:谢伏华      责  编:宋品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