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当前位置: 首页>>学院新闻>>正文
学院新闻

【审核评估学院巡礼】守正扬道谱新篇 立德铸魂育新人

2025年03月17日 09:26  点击:[]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大”。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言犹在耳。近年来,九江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关于高校思政课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学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着力建强教师队伍“主力军”,筑牢课程建设“主阵地”,擦亮思政工作“金招牌”,提升社会服务“新效能”,不断为马克思主义学院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奋力开创立德树人新局面,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迈上新台阶。

一、党建领航奋进路,凝心聚力谱新篇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思政课建设,始终坚持“马院姓马,在马言马”的鲜明导向和办学原则。学校党委书记李明斌亲自联系学院,每年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学院建设重大事宜。学院以党建引领思政课教育教学,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办好思政课。

(一)党建引领教研工作提质增效

学院持续优化党支部设置,依托行政科室和教研室建立党支部,不断加强党建引领;紧扣思政课教育教学中心任务,充分发挥党支部把准方向、促进发展、狠抓落实的战斗堡垒作用,大力推动党建与教学科研工作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学院教师党员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先锋模范作用。近年来,学院荣获“九江市百优支部”“九江市党务技能大赛三等奖”“校优秀基层党组织”“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校主题党日活动一等奖”等荣誉称号。

                             马克思主义学院市级党建荣誉

(二)党建引领思政教育培根铸魂

坚持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与思政课建设同步推进,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将理论学习成果与思政课教学有机融合;将“三会一课”、主题党日与集体备课会相结合,促进党建与业务同频共振、协同提升。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社会实践研修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主题党日活动

(三)党建引领社会服务走实走心

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以社会热点问题和时代需求为切入点,打造具有鲜明特色和强大传播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宣讲团队。九江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宣讲团成立以来,在校内外累计宣讲500余场,覆盖九江市各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村等,内容涉及党的创新理论、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国情省情市情教育等,形式多样,深受听众好评。学院教师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活动,通过讲座、研讨会、志愿服务、横向课题等形式,为社会各界提供优质的思政教育资源。

                        马克思主义宣讲团在校内外宣讲活动

二、弘扬教育家精神,争做新时代“大先生”

学院通过完善政策体系、工作机制和保障机制,着力开展师资培育培训工作,打造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在教育教学领域取得显著成效,为承担全校思政课教育教学任务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一)筑牢队伍根基,彰显责任担当

目前,学校有思政课教师96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41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5人,博士在读2人。入选全国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2项、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骨干1名、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名、省中青年骨干教师3名,2人受聘外校研究生导师,1人获江西省高校“十大优秀思想政治课教师”称号,2人获江西省高校“十大优秀思想政治课教师”提名奖,3人获评江西省高校优秀思想政治课教师,1人获江西省“全省模范教师”称号。

                        学院教师荣获“全省模范教师”称号

打造教学队伍,通过以赛促教,提升思政课教学水平。近五年来,获全省思政课教学比赛特等奖(一等奖)5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3项;获批省级一流课程1门;省级教改重点课题3项,省级教改一般课题6项,省级基础教育研究课题5项;获评江西省教育厅“最美思政课”1项,省级“师生同台”示范课1项。

                              全省思政课教学比赛特等奖

                         五省(区)高校思政课教学比赛三等奖

                                   江西省教学比赛一等奖

                               获批江西省一流本科课程

                         获评江西省教育厅“最美思政课”1项

                             获评省级“师生同台”示范课1项

(二)科研协同推进,激发创新活力

学院建立教学科研结合机制,出台教研激励办法,成立“琢玉青年”科研团队,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寻找科研增长点,以教促研、以研促教,营造教研相长、齐头并进的良好氛围。近五年来,学院教师主持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教育部项目8项,其他省级科研项目50余项;获江西省社科成果奖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

                         马克思主义学院部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马克思主义学院部分江西省社科成果奖

(三)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搭建协同育人平台

学院围绕课程建设,践行OBE教学理念,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学院坚持开门办思政课,强化问题意识,突出实践导向,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和资源,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设立实践教学基地,推出优质教学资源,做优品牌示范活动,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学院注重思政课改革创新,全力推动了“问题式专题化团队教学改革”,成效显著。学院获批全省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团队1个、全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1个、全省“家门口”大思政实践教学基地2个。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九江学院社会系统学研究中心”挂靠在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九江红色文化研究中心”,开设“红色经典影视赏析”“看电影,品社会与人生”“大学生身心健康调适技巧”等特色课程。

三、擦亮德育招牌,培育时代新人

学院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组织领导,依托“文心琢玉”思政工作室,积极构建“三全”育人、突出“五育”融合的“3-4-3”特色思政工作模式。

(一)三平台

积极打造以思政课代表为核心的学生自主育人平台。

建好以“青马研习社”为基础的社团育人平台。

搭建以“琢玉思政”公众号为依托的网络育人平台。

(二)四环递进式育人模式

听·“琢玉漫谈”。定期邀请校内外专家结合社会舆论热点、群众关注焦点、学生思想堵点等问题开展讲座交流。

                                   听·“琢玉漫谈”

 

读·“经典书籍”。定期组织开展“触摸经典”读书班,每期配备5名思政课教师作为指导教师,每期招收30名左右的学生。

                                  读·“经典书籍”

 

答·“青春之问”。通过微信公众号和“青春之问”专用邮箱收集学生中普遍存在的思想困惑、学习问题等,疏导学生关于学习、生活、社交、恋爱等方面的“小疑虑”及“小障碍”。

                                  答·“青春之问”

研·“红色文化”。打造“行走式思政课”,先后组织学生参观共和国英烈方志敏特展、叶挺指挥部、九江市抗洪纪念馆等地,引导学生传承红色基因。

                                   研·“红色文化”

(三)三项大学生展示活动

                            青年大学生领航计划展示活动

                             青年大学生分享党史故事展示活动

                           青年大学生宣讲党的创新理论活动


通讯员:谢伏华   审核人:陈胜才

责 编:余卫平 付步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