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晚,我校大礼堂时时传来慷慨激昂的声音,紧随其后的是热烈的掌声。可以容纳1100多人的大礼堂座无虚席,所有人的目光都在讲台上唯一的演讲者身上聚焦。他就是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长江学者郑强教授。从2002年起,郑教授为全国众多大学学子举行了数百次的激情演讲,每一次演讲都凝结着对国家、对教育、对学生深切的情感,演讲语录在网络上广为流传。此次应我校盛情相邀,百忙之中拨冗前来,为我校濂溪讲坛作了一场题为“国民教育 大众素质 中华复兴——当代大学生的成才之道与历史责任”的讲座。校长甘筱青,校党委副书记熊才水,副校长吴桃娥、王万山和九江市兄弟院校领导与宣传部长与1000余名师生一起聆听了郑强教授的精彩报告。演讲过程中,郑强教授以他独特的人格魅力和强烈的现场感染力征服了全场观众。
郑强教授被万余名浙大学子评为“我最喜爱的老师”,在网络与各界舆论中更是享有“最牛教授”、“愤青教授”等称号,曾多次做客中央电视台各类节目。演讲定于晚上七点开始,可下午五点不到,同学们就来到了大礼堂前,等待听郑强教授的报告。
教育的真谛在于品德和人格的树立
“中国为什么出不了诺贝尔奖?是我们的教学条件差吗?是我们的研究条件落后吗?”郑强教授抛出一个个尖锐的问题引发全场的思考。他一针见血地指出,物质条件好,环境舒适并不代表获得的成就、成果就多,一个人所受的教育和成长的过程往往决定了他的人生态度。中国的孩子自小就是在长辈过度的呵护与关怀下成长,吃苦耐劳的精神已经丧失,这就是为什么国人拿不到诺贝尔奖的一个重要原因。受委屈、受挫折是后天成才宝贵的财富,历经艰苦环境的磨砺反而更能够让一个人真正成才。
教育是一把双刃剑。郑教授指出,好的教育让人走向善良;反之使人愚昧,教育是应当锻炼人把握机会的能力和思维的品质,而如今的教育制度,恰恰让我们过早的丧失了把握机会的能力和思维的品质。他以幼儿园“讲坐姿、立规矩”、少年宫“车水马龙”、中小学生的所谓“成熟、懂事”等一系列社会现象指出,我国存在“挖掘式的智力开发”教育误区,孩子们小时候不得玩、不能玩、被别人玩,而上大学后因为开始大玩特玩,沉溺网络,盲目恋爱。
他说,一个人成才的关键就在于树立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否则学习再多的知识也是做无用功。演讲中,郑强不时有惊人之语:“分数越高,意味着你残废的程度越高!”、“很多时候,选择最好的,恰恰选择了平庸之道!因为你丧失了继续领先的动力。”“能考入大学,只能代表高考成绩的领先,这一步的领先并不意味着未来会步步领先,更不意味着永远领先。“真正一流的大学,更重要的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延续,在于大学精神的树立。”
大学生亟待提高“四爱”精神
在谈到当代大学生的使命和责任时,郑强强调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具有“四爱”精神,即爱祖国、爱家乡、爱学校、爱父母。他说,大学生的未来主要由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决定,而这些都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教育中逐步形成,“国富不等于民强”,“没有民族凝聚力、国家就没有力量”,“民族文化是民族精神的根基、民族语言是民族文化的根本”。
郑强分析了国内外形势,指出爱国要有深度,要站在民族的高度。他说,身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该爱祖国,只是21世纪的中国孩子,在蜜罐中长大,其实我们更应该对巴勒斯坦的孩子面对坦克扔石子儿感到震撼。大学,教会了我们爱祖国、爱家乡、爱父母、爱母校,其实这恰恰就是大学的真谛。在讲座过程中,郑教授不断提出“非对称文化”一词,非对称文化正是一个国家立足思想之魂。
如今的社会,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对成才来说至关重要。除了对大学的判断被加之以城市等非客观的因素外,“空姐现象”更是根深于社会的各个角落:人们将空姐这个职业放到了很高的程度去推崇。对此,郑强教授幽默的语言直击核心:“我就不明白了,同样是推着车倒水,在空中和在地上有什么区别。”
郑强教授联系自身的成长成才经历,教育广大青年学生要多受“打击”,道出“成才必须经历艰苦磨练”的人生成长哲理。他特地为我们举了一个天桥的例子,告诉我们“失去多少,得到多少,得到多少,失去多少”。人生是要经过努力和痛苦才会得到持续的幸福。
对于历史责任,郑强始终强调爱党、爱国、爱校、爱生。他痛心疾首“我们一直说汉奸,汉奸,可是你们有谁听过日奸了?”他为同学们详细地讲述了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历史责任。谈到汶川5.12大地震,举国齐心协力抗震救灾时,郑强教授非常骄傲地说:“这表明中华民族是不可战胜的”,“灾区人民是压不倒的人民!
“中国是压不倒的中国,中华民族是压不倒的中华民族。”郑强教授站起来高呼着。全场同学们为伟大的中华民族而鼓掌,经久不息。
在爱家的主题中,郑强教授结合图片给同学们讲述了自己孝敬父母的故事。“母亲怀胎十月将我生下,父母亲含辛茹苦将我抚养长大,这种种的恩情要如何报答?——多尽自己的一份力,用真情回报。”场上观众报以热烈掌声,场下的部分同学甚至红了眼眶。
多才多艺,要做学生喜欢的老师
演讲中,郑强教授通过视频向在场观众展示了自己在书法、音乐、体育等方面的成果。郑强教授指出,虽然他是一个高分子复合材料的教授,但他在多个方面也有所涉足。说起唱歌,郑强颇有几分得意:“好些声乐专业的还唱不过我呢。2004年我还获得浙江大学教职工演唱大赛一等奖第一名。”难怪他的学生们说:“郑老师是全国非音乐专业教授中最好的男高音,也应该是全国男高音里最棒的非音乐专业的教授。”他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专业知识之余,还应多掌握一门适合自身发展的技能,在提高自我水平的同时,也能更适应于社会的需要。随后,他还说道:“九江学院的同学们要为自己选择了九江学院而感到骄傲和自豪。”此话一出,现场掌声一片。
“用真心对待每一位的学生”一直是郑强教授的育人准则。他说,“真正一流的大学,更重要的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延续,在于大学精神的树立。”“大学教师要以教书育人为己任,要成为学生心目中喜欢的老师,必须具备三个条件:有真才实学,有爱学生之心,能与学生沟通。他反对“摧残式的教育和掠夺式的启发”,反对出现所谓的奥数精英,我们应该让孩子真正的喜欢上,而不是为了得奖、荣誉而去学习。他希望学校的老师能够学会关爱学生,要从学生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教育与关爱。并对学生提出追求非对称优势,要真正热爱自己的专业,要把握自己人生的航向。正因为如此,他连续三次被评为浙江大学最受欢迎的老师,这和他对学生的悉心关怀是分不开的。帮助贫困学生买车票,为犯错误的学生请求原谅,甚至为长期单身的女博士找对象,郑强教授对于学生的关怀无微不至,很多学生把他当作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
他说,学生选出的“我最喜爱的浙江大学老师”在我心中的分量比任何长江学者等荣誉都要重,他激励九江学院的同学要勇于面对现实、思考自身、从而增强自身竞争力。一个人若想要增强自身的竞争力,要追求非对称优势,尤其是非对称文化优势。
“十个为什么”告诫大学生须坚守人生信仰
在谈到信仰时,郑强教授说,信仰就是力量!有信仰的总能战胜没有信仰的!为什么井冈山就能燃烧起中国的星星之火?为什么溃败的红军四渡赤水没有被消灭?为什么日军侵华时,那么多同胞惨遭杀害?为什么满目疮痍、百废待新的新中国敢于同不可一世的美国对决朝鲜?为什么《潜伏》中的余则成和《特殊使命》中的巩向光在极其险恶的地下工作中,不怕牺牲,决不叛党?为什么一个国家在三十年内保持让其他所有国家都羡慕的高经济增长率?在南湖的小船上聚集的几位中国共产党人就能让中国翻天覆地?为什么抗战时期那么多的上海知识青年投奔延安?为什么张澜、李济深、傅作义等国民党名人、高官、高级将领站到了共产党一边?为什么刚解放的困难时期,钱学森、钱三强等科学家历尽艰辛回到祖国?原因就在于信仰!郑教授还举了大量钱学森和日本科学家的例子来激励鼓舞大家。
“我们不能忘记过去,不要肤浅,爱国要有深度。”郑强教授强调着。爱国主义是时代经久不衰的话题,而他口中的爱国主义包含最多的,是信仰。“钱学森是继鲁迅之后有傲骨、最伟大的科学家!”提起这位拥有着崇高信仰的老先生,郑强教授的情绪异常激动。“科学有国界,科学家有他(她)自己的祖国。”他激情昂扬地阐释着。字句之间尽显华夏儿女的的赤诚之心,正是有着同为炎黄子孙的骄傲,场下的气氛也格外高涨。也许这就是“铭记责任、竭诚奉献的爱国精神”的最好诠释。爱国的很大一部分是对民族品牌的支持。郑强教授以身作责,在车祸之后依然毫不犹豫地选择国产汽车。正如他所说:“什么才是一个民族、一个人、一个男人的成熟:即使遇到了挫折、委屈、甚至危险,也不要轻易改变自己的做人准则与政治信仰!”
郑强指出,当代大学生应该坚持自己的信仰。信仰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文化,同时也是提升一个人文化素质的根基。一个人当他去追求必需品时,他往往是勤奋和勇敢的;一个人当他去追求消费品时,他往往是懒惰和温和的;一个人当他去追求奢侈品时,他往往是消极软弱的。郑强教授指出:“创业的核心要素是具备一种担当精神——坚持坚韧;需要一种行事的心态——甘当助手、甘为下手。”对于大学生们抱怨“找工作难”问题,郑教授更是不留情面,“不是找不到工作,是很多同学不找艰苦的工作。你们是找不到享受的工作!”
踏着先人的足迹,我们也要承担起属于自己的责任:稳定、团结,更不能丢掉祖先的财富。郑强教授难掩内心的激动:“中国人民要永远铭记毛泽东、邓小平的恩情!”这是历史的祭奠。同时郑强教授更是对大学生们充满信心:“中国大学生没有理由不选择让我们大家共同走上复兴道路的发展模式与政治力量。”
最后,郑强教授用一段自己在“2010年浙江大学新年音乐会”上的演唱视频结束了讲座。并欣然为我校濂溪讲坛题词:祝九江学院不断发展!
全体师生起立为郑强教授真诚地鼓掌,声音响彻楼宇。很多同学更是走上讲台请郑强教授签名留念。
整个讲座历时三个半小时。郑教授凭借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强烈的现场感染力,征服了全场观众。他激情飞扬,纵横捭阖,从教育的任务到大学的精神,从男孩的吃苦教育到大学生创业,从国家的富裕到民族的凝聚……时而诙谐,时而锐利,深沉的情感、浓烈的激情贯穿演讲始终,感染了每一个人。演讲期间,全场共响起笑声200余次,掌声多达232次,演讲结束后同学们久久不肯离去。同学们都表示此次讲座使自己受到了一次心灵的震撼,受到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爱国主义教育,增强了自信心与民族责任感。
甘筱青校长在讲话中说,非常感谢郑强教授的精彩演讲,并邀请郑强教授再度来校,与更多的学子“亲密接触”。他表示,九江学院将会继续传承和弘扬以庐山为地标的优秀历史文化,厚实大学人文精神,构筑自己的精神围墙。
郑强教授是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作为“浙江大学学生心目中最喜爱的老师”称号获得者,近年来,他应邀到幼儿园、小学、中学、高等院校、机关、企业、部队,作有关爱国主义和人文素养方面的专题报告200余场,受到热烈欢迎,其教育观点和思想受到广泛关注。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 《人民日报》、 《中国青年报》等予以专题报道,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反响,网上长年热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