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在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又提出了一系列创新观点。为了推进党的创新理论成果“三进”工作,根据中宣部、教育部的部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编写组经过三个多月的努力,对2018年版《概论》进行了修订,后经工程咨询委员会和其他相关部门的书面审议,形成了2021年版《概论》。现就教材修订情况及教学建议作简要说明。
一、2021年版教材修订的总体情况
按照中宣部、教育部要求,本次教材修订坚持全面性、权威性、针对性、创新性原则,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在准确上下功夫,在深入上下功夫,在结合上下功夫;充分反映鲜活实践,与实践同频共振,与时代同向同行;遵循教学规律,贴合教学实际,进一步改进呈现方式,增强吸引力、亲和力。总体上讲做了如下几项工作:
第一,充分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发展成果,突出了用这一思想铸魂育人的重要作用。此次教材修订的核心任务,就是把2018年版教材出版以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发展的内容全面体现到教材中。
一是根据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以下简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在教材的“导论”部分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创造的“四个伟大成就”和向世界作出的“四个庄严宣告”。对教材前七章涉及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最新观点进行了修补。二是在各相关章节充分吸收和体现了习近平“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核心观点,比如在第十一章第四节“全面从严治党”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建党精神”,在第十四章“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中体现了“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九个根本要求”。三是将“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外交思想”作为单独的节或目,在教材相关章节进行了全面体现。经过此次修订,加上此前的“习近平强军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分领域思想均在教材中得到体现。四是根据2018年版教材出版以来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和2021年出版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以下简称《学习问答》),对教材内容进行全面梳理,更新了有关内容和表述,调整了个别章节,增加了部分相关链接,使教材内容始终保持与时俱进。比如,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贡献,教材根据《学习问答》在第八章中专门做了修订。五是对教材部分结构作了调整,如第十二章调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包括三节内容:“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2018年版教材放在“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2018年版教材放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六是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更新了教材中的相关数据,如中国总人口、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以及体现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数据等。
第二,充分体现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的重大战略部署,把党中央最新精神全面准确有机融入各章节。2018年版教材修订以后,我们党相继召开了十九届四中和五中全会,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内容涉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国共产党第二个百年目标、“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军队国防外交等各个方面。为充分体现这些重要内容,此次修订对教材相关内容及章节目标题进行了调整和改写。
一是根据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的政策举措等内容在第十一章“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第二节“全面深化改革”中进行了完整体现。二是根据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将第十一章第一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修改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同时,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相关内容也进行了修改。三是将“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在书中单独设为一节,在第九章“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中进行了整体体现。
第三,充分吸收一线师生的意见和建议,改进表达和呈现方式。一是对原教材中个别表述不准确的地方进行了修改,以增强语言表述的准确性。二是根据教材内容变化,全书重新修订了部分章的导语,调整了本章小结、思考题和阅读书目。三是吸取以往编写《〈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辅导用书》的经验,在教材中增加了习近平重要论述、部分图表、相关链接、名词解释等,以增强教材的可读性和吸引力。四是全书对引文增补了注释,从而使教材形式更加规范。
二、2021年版教材中的重点难点
“概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学分最多、学时最长、内容最广、联系实际最紧密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还有一些难点问题需要广大教师认真对待。
第一,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主要理论成果之间的关系。“概论”课的一项重要任务是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尤其是最新理论成果铸魂育人,培养时代新人。因此,教材一直是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的。最初的版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内涵、历程,有比较详细的介绍。经多次修订之后,这一块内容越来越简化,只是在导论中做了简要论述。虽然教材对百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几大理论成果介绍得比较详细,但对它们之间的关系并没有作专门的论述。所以,大家在使用教材时,要注意:一是要结合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讲清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因为“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1]二是要结合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几大理论成果之间的坚持、继承、发展、创新的关系讲清楚。
第二,关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主题。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明确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这一重要论断,我们已经写进新教材中。其中,如何把党关于中国共产党奋斗主线、奋斗方向、奋斗目标的相关论述统一归纳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主题之中,就成为一个比较有难度的议题。比如,回望历史,“一百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前仆后继、浴血奋战,艰苦奋斗、无私奉献,谱写了气吞山河的英雄壮歌。”[1]这表明,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奋斗的目标主要是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富裕。面对现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3](P13)展望未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4](P19)从这些论述中,不难发现,实现中国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曾经在不同的语境下表述中国共产党理论与实践创新的主题或主要任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广大教师要加强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主题的研究与阐释,说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实现现代化、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关系。
第三,关于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一直强调要胸怀两个大局,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关于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习近平对当今世界形势作出的一个总体判断,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立并丰富发展的国际背景,也是我们党制定新时代大国外交政策的主要依据。在2018年版教材中,这一部分内容是放在外交部分论述的。2021年版教材的修订过程中,我们将此内容放到第八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历史地位”中来讲。与2018年版不同的是,在上一版我们用了“三个前所未有”,这一次讲了“五个前所未有”:一是世界经济版图发生的深刻变化前所未有;二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新陈代谢和激烈竞争前所未有;三是国际力量对比发生的革命性变化前所未有;四是全球治理体系的不适应、不对称前所未有;五是人类前途命运的休戚与共前所未有。需要说明的是,这一部分内容在教材中非常重要,需要广大教师结合习近平相关论述加强研究,并积极吸收国内学者在研究阐释这一问题时的最新成果。
第四,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贡献。要说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就必须讲清楚这一思想的理论贡献。在教材修订过程中,我们依据《学习问答》,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几个方面对此进行了简要论述。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方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矛盾学说的新发展;提出提高科学思维能力,要观大势、定大局、谋大事,坚持系统观念,强化问题导向,要抓重点、抓关键、抓牛鼻子等,是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实践论的新发展。在政治经济学方面,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新发展;提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等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的新发展。在科学社会主义方面,提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新发展;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新发展。这些论述重点突出了“是什么”,未从“为什么”角度进行展开论述。因此,广大教师在使用教材过程中,一是要从整体上论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贡献,从而说明这一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二是在后面的相关部分要从“为什么”的角度分别对这一思想的贡献做进一步的阐释,讲清楚其中蕴含的学理、哲理、道理。
第五,关于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强军思想、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教育教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包括一系列分领域思想,此次教材修订均有所体现。根据教材结构需要,习近平外交思想作为单独一节论述,其他几大思想都在教材中用一个目展现。这是本次教材修订的一个重点,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广大教师要特别注意两点:一是要根据已经正式出版的《习近平强军思想学习纲要》《习近平外交思想学习纲要》《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进一步丰富这三个方面的内容;二是要及时关注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的最新成果和习近平在此方面发表的最新讲话,以便深化思想认识,丰富教学内容。
第六,关于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这是本次教材修订过程中新调整增加的内容,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高度关注:一是要结合习近平重要论述讲清楚“三新”提出的背景和重要意义;二是要分别讲清楚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内涵,特别要讲清楚新发展阶段是个什么阶段,它与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什么关系。三是要讲清楚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三者之间的关系。四是要讲清楚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具体举措。
第七,关于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建党精神”。习近平在总结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辉煌历程时概括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我们在教材中将其作为一个重要观点进行了介绍,并未展开论述。在教学过程中,这是一个重点问题,也是一个难点问题。讲好这个问题,必然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点:一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四个方面、八个要点,32个字,到底如何更加深入、全面、准确理解?二是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是什么关系?
第八,关于全人类共同价值与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党的十八大概括提炼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5年9月,习近平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的讲话中提出了“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此后,习近平多次强调全人类共同价值,在“七一”重要讲话中,习近平再次强调了这一点。那么,我们该如何认识全人类共同价值与西方鼓吹的“普世价值”,二者的本质区别在哪里?全人类共同价值和我们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什么关系?如何在国际上弘扬和坚守全人类共同价值,如何在国内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抵御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的侵袭?这些问题是我们在教学中必然要面对的难点问题。
以上只是我们根据教材列举的部分难点问题,教材中涉及的难点问题绝不只是这些。要回答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广大教师加强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研究。
三、使用2021年版教材的建议
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教育学生、培养时代新人,这是我们党的传统和优势。及时将党的创新理论写进教材,从而进课堂,进而进大学生头脑,这也是思政课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概论》2021年版修订主要集中在教材的第三部分,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部分。这一部分的一些论述有较大的变化,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建议做到如下几点:
第一,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科学转化。教材编写的目的是实现理论体系向教材体系的转化,因而必须遵从理论体系自身的逻辑,尽可能保持理论体系的完整性、全面性、系统性。而要提高党的创新理论“三进”的实效,还必须实现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要做到这一点,一方面,教师必须注意教材内容的全面性、系统性,做到教学内容的全覆盖;另一方面,还要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遵循教学规律,把握教学内容的重点。为此,在教学内容的安排方向,从纵向上,要兼顾同一知识在大中小不同阶段学生的接受特点和知识储备,要特别注意与中学思政课必修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联系,既要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重复,又要注意教学内容的提升。在横向上,要处理好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其他几门课程的关系,要通过集体备课的形式,对教育教学内容作适当分工,防止出现教学内容的重复或遗漏。
第二,正确处理好教材与原著、党的文献的关系。“概论”课教学有一个重要目的是通过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引导青年学生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从而增进政治认同、理论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主要体现在党的文献和党的领导人的讲话原文中。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引导青年学生熟读党的文献和党的主要领导人讲话原文。如讲授毛泽东思想时可以引导学生读《毛泽东选集》重点篇目;在讲授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时,可以引导学生读《邓小平文选》《江泽民文选》《胡锦涛文选》重点篇目。在讲授第三部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时可以引导学生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二、三卷,读一系列重要讲话和论述摘编,同时引导学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等重要学习资料。此外,广大教师要随时关注习近平最新讲话精神,及时把习近平讲话精神贯穿到教学过程中去。
第三,要有宽广的国际视野。正确认识当今中国与世界,是思政课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概论”课涉及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几大理论成果,其形成和发展都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国际形势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因此,搞好“概论”课教学,广大教师必须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几大理论成果形成发展的国际背景讲清楚。与此同时,我们要特别注意,当代青年是在开放的世界中成长起来的,是在中国与世界的对话中逐步走向成熟的。他们是网络原住民,对外部世界的了解甚至超过了教师,网上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各种信息既扩展了他们的视野,也会给他们带来诸多困惑。广大教师只有视野开阔,才能释疑解惑,才能引导学生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引导学生在批判鉴别中明辨是非。
第四,要有广深的历史视野。历史是一面镜子,同历史对话,我们能够更好认识过去、把握当下、面向未来。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它忠实记录下每一个国家走过的足迹,也给每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提供启示。对于“概论”课教师来说,历史视野尤为重要,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此外,教师要把“概论”课讲好,必须把教学内容与当前正在开展的中共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结合起来。
第五,要不断提高科研能力与水平,以科研促教学。要让学生真懂、真信、真用,教师必须真懂、真信、真用。要让学生把所学内容搞清搞透,必然要求教师先把问题把搞清楚、搞透彻。为此,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较强的科研能力,必须加强对教学中涉及的重点难点疑点问题的深入思考和研究。对于“概论”课教师来说,当务之急是加强对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的研究,包括我们在前面提到的诸多热点难点问题。同时还要适应新形势的变化,研究青年学生的思想状况,掌握他们的接受心理,在充分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的基础上,使“概论”课教学具有现实针对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第六,注意处理好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关系。教学形式单一是以往思政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由于“概论”课集中反映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这些理论成果又集中体现在党的文献和领导人的讲话中,因而存在着教师上课念文件的现象。近几年来,“概论”课教育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慕课、微电影、微视频等教学形式日益丰富,生动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弥补了以往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手段落后等方面的不足,适应了青年大学生的接受心理和接受方式,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概论”课的教学效果。但我们发现,伴随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概论”课教学中存在着一定娱乐化的现象。因此,我们建议,在处理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关系方面,一定要做到内容为王,广大教师务必把教学内容放在首要位置,所有教学形式都必须围绕教学目标和要求展开,防止泛娱乐化,更不要用眼花缭乱的教学形式冲淡了教学内容。
第七,正确处理好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关系。由于“概论”课学分多、学时多、内容多,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前,有不少学校已经开始探索线上组织教学的方式,有的学校采用了慕课形式,有的学校对部分教学内容采用了网络视频课形式,有的学校还集中优秀教师录制了“精彩一课”视频课。这些探索取得较好的成效,也积累了不少经验。疫情过程中,“概论”课与其他思政课教学一样,不得不采用了全部课程内容线上教学的方式,从而保证了教学计划的如期完成。我们认为,线上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是一种特殊时期的应急办法,可以适当弥补线下教学的不足,保证教学计划的完成。但我们建议,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可以有机结合起来,但线下教学仍然应该占主导地位,不能用线上教学完全替代线下教学。此外,我们认为,线上教学还有很多可以进一步改进的地方,比如,如何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如何改进线上教学的手段,等等,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
第八,把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实践是思想之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都是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搞好“概论”课教学,必须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近几年来,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做法,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也为思政课教育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案例和素材。实践证明,实践教学是思政课教学非常重要的环节,可以起到课堂教学无法达到的效果。尤其是对于“概论”课来说,实践教学更有利于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增强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本领。但也不可否认,受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有些学校的实践教学流于形式,效果欠佳。因此,我们建议,要搞实践教学,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加强实践教学的设计,使实践教学服务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避免出现两张皮的现象;二是要实现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互补,而不是用实践教学替代课堂教学;三是要搞好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工作,并建立必备的条件保障机制;四是要建立实践教学的科学评价机制。
( 执笔人:秦宣)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2021,(7).
[2]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2021,(14).
[3]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4]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