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营养剂”和“清醒剂”。“四史”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大学生党员提升党性修养水平的根本依据和内生动力。如何在大学生党员中有效地开展“四史”教育,《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提出,主动适应信息时代新形势和党员队伍新变化,积极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创新党组织活动内容方式,推进“智慧党建”。基于此,推动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向纵深发展,需要发挥数字技术的先导作用,九江学院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开展富有地域特色资源的“四史”教育,并将其走深走实。
建机制,让“四史”教育融入大学生“智慧党建”可行
九江学院大学生“四史”学习教育离不开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和运行制度:一是建立规范运行机制。“四史”教育融入大学生“智慧党建”,必须在高校党委统一领导下,各部门共同参与,坚持重心下移,调动各基层党组织抓“智慧党建”的积极性。二是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四史”教育融入大学生“智慧党建”,必须坚持将高校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相结合,发挥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协同育人实效,通过“智慧党建”实现对内挖掘潜力、对外整合资源,共享优质电子教育资源,打通党建工作服务大学生党员“最后一公里”。九江学院充分利用地域优秀资源将图书、期刊、报纸、档案等红色文献进行数字化转化,如马克思主义学院与九江“九八”抗洪展陈馆共建家门口“大思政课”实践基地,将抗洪精神数字资源转化为思政课及党课培训资源。三是建立信息审核机制。“四史”教育融入大学生“智慧党建”过程中,充分发挥九江学院文学院及马克思主义学院师资力量,充分审核并剔除信息网络中存在大量歪曲事实的错误观点和错误言论,确保“四史”教育融入大学生“智慧党建”发布的信息规范、准确、及时、高效。
搭平台,让“四史”教育融入大学生“智慧党建”可亲
九江学院在推进“四史”教育融入大学生“智慧党建”时,重点建好建强以下三个模块:一是信息服务模块。通过“智慧党建”系统,构建党员信息数据库,实现党员管理服务的信息化。在此模块中,学校可以通过系统了解所属党组织学习“四史”的效果,运用数据统计分析大学生党员对“四史”教育学习信息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梳理汇总,也可为学校党组织开展活动提供参考依据。二是教育培训模块。通过“智慧党建”系统,丰富“四史”教育培训内容和教学方式,进一步推动党员“四史”教育学习常态化、制度化,充分借助数字化平台召开会议、举办活动,推进党务公开,积累数字党建资源,实现“四史”教育线上学习和交流,将线上学习成果作为党员年度考核评价的重要参考指标,激励师生党员积极学、主动学。三是监督管理模块。通过“智慧党建”对大学生党员“四史”教育学习动态进行综合分析,及时进行解答其思想与认知迷点,切实提升“四史”教育学习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强队伍,让“四史”教育融入大学生“智慧党建”可靠
推进“四史”教育实效性,关键要落脚到“人”上,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敢担当、作风正的高素质专业化“智慧党建”系统工作队伍,是提升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组织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抓手,为此,九江学院在开展“智慧党建”过程中,着力强化队伍建设:一是增进党组织管理人员对数字赋能的重要性认识。通过学校各级党组织集体学习、党校专题学习课程等方式,提升党建工作队伍的数字化能力,从而更好地利用数字化手段开展“四史”教育;二是培养党建工作队伍的“互联网+”思维模式。加深他们对“数字+党建”内涵的认识和理解程度,着力提升党建数字化水平,切实利用好“数字+‘四史’教育”,强化“四史”教育的互动化传播和沉浸式体验。三是储备一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后备军”。当代大学生伴随着各种新型网络技术的兴起而成长,这就需要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数字平台、大数据等新一代数字技术在党建领域的创新应用,需要积极储备并培育为“智慧党建”赓续发展的人才,让“数字+党建”发挥更大更好的实效。
撰稿人:谢伏华 审稿人:陈胜才
责编:付步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