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当前位置: 首页>>学院新闻>>正文
学院新闻

知名校友、国内著名精细化管理专家汪中求与大学生畅谈读书人生

2010年03月06日 00:00 大鹏/文 李晓云、大鹏/摄 点击:[]

        应学校邀请,3月5日晚,我校知名校友、国内著名管理专家、被称为“中国精细化管理第一人”的汪中求先生,作客我校第六十五期濂溪讲坛,在校大礼堂为广大师生作了一场题为“读书是一生的工作”的学术报告。校长甘筱青,校党委副书记熊才水,副校长王万山及党委宣传部、学生处等部门负责人与全校1000多名师生一起听取了报告。王万山副校长主持报告会。

 

 

  平淡的语气,坦诚的态度,是汪先生给人的最初印象。围绕“读书是人一生的工作”这个主题分“读书体现民族素质、我可怜的读书历史、读书本是一门学问”三个部分的演讲,既有新锐的观点,也有翔实的论述,更有丰富鲜活的案例,使广大师生领略到了细节大师通过读书改变自己、成就自己的人生历程。

 

  报告一开始,汪中求先生就向大家展示了两张照片:一张是一个穿着邋遢、头发乱蓬蓬的小男孩,另一张是头戴博士帽、面容清秀的小女孩。这是谁?汪先生告诉同学们,前面那个小男孩就是他自己,一个小时候没有书读的乡村少年。后面那个小女孩就是大家,一个生长在学习时代的当代青少年。看着照片上的小男孩,再看看眼前这个国内著名细节管理大师,让人很难在两者之间划上等号。

读书体现民族素质

  法国思想家罗曼•罗兰说:成年人慢慢被时代淘汰的最大原因,不是年龄的增长,而是学习热忱的减退。成熟的民族被淘汰的最可能的原因,不是历史多长,而是全民读书热忱的减退。在谈到读书对一个民族的重要性时,汪中求指出,近500年中,世界上只有85个机构一直存活下来,直到今日,其中50家是大学。一个人可以没有权力,但是可以很有影响力;可以没有财富,但是可以很富有。

 

  汪中求在讲座中,用大量的篇幅和事例介绍了法国、俄国、美国、日本、冰岛、以色列等当今欧美发达国家的人民是如何重视读书的。他说一个国家多少人读书,就决定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民族。不热衷读书的人,除了活着没资格谈其他;不热爱读书的民族,是永远没有希望的。

 

  汪中求指出,中国古人对读书的重视可以说仅次于吃饭。“学而优则仕”、“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等名言,虽然曾经被批判为“读书做官论”,但批了30多年也使在这30多年里成长起来的优秀分子更多走上了仕途;朱熹的一首《观书有感》更是道出了读书的美妙感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耕云播雨忙中乐,把卷临池晦日迟”、“无情岁月增中减,有味诗书苦后甜”也是谈读书的美好境界的。但从全民的读书量和读书时长以及全社会的读书风气而言,当今较之与古人实在不得不说差远了,与我们的大国风范很难说相称。有人在网上批评说,“外国人花在读书的时间最多,中国人花推牌九的时间最多”,这也许不是事实。他希望大家仔细品味一下台湾的新读书主义:自己再累也要读书,工作再忙也要谈书,收入再少也要买书,住处再挤也要藏书,交情再浅也要送书,做一个好读书的人。

读书的目的是为了界定无知的边界

  在讲座的第二部分,汪中求先生介绍了自己的读书史。当时,正值十年动乱时期,出生在一个偏僻小山村的他,小学基本没有读什么书。所以,他在一篇《我的老师没有姓》的文章里写道:我的这个老师叫吴集瑚,但是,小学五年,我们只见过这么一个老师,根本就不知道这个世界还有别人也叫老师,因此,五年里,我们一直喊吴集瑚“老师”,就象我叫我的爸爸不可能叫“汪爸爸”一样,以后的30多年里,我也没有改变称呼。

 

  艰苦的读书环境并没有阻止汪中求读书成才的欲望,在经历中学四年和三年农民生活后,1981年,他考取了九江学院的前身之一—九江师专,成了一名让人羡慕的大学生,也开始了他人生的读书之路,在这里,他第一次知道了有图书馆,认识了许多学富五车的老师,认识了好学上进的同学。他刻苦学习,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开阔了眼界,开始思考人生与社会,阅读社会这本大书。

  随着读书和人生阅历的增多,他的人生轨迹开始发生变化,他当过中学教师、做过场长秘书,当过企业的总经理。2008年,他出任北大精细化管理中心主任。职位的每一次变迁,都与他的读书分不开的。可以说,读书改变了他的人生,读书丰富了他的思想,读书也成就了他的理论和思想。

  在讲座中,汪先生还列举了对他人生影响最大的12本书以对他影响更大的三本书。他说,读书的目的是为了界定无知的边界。

读书本是一门学问

 

  汪中求说,除了倡导全民读书,还有一个问题是怎么读书。汪中求谈了他的五点读书心得:第一,在高人指点下读该读的书。依据负责任的学者开列的书单或讲究个人品牌的名家的推荐来读书,是非常必要的,也是最有效率的。第二,明确读每一本书的作用和目的。汪中求把读书分成3类:用眼睛读书,获取愉悦,消磨时光;用大脑读书,获取知识,谋求生存;用心灵读书,获取智慧,丰富人生。第三,遵循古训“不动笔墨不读书”。除非你有“过目不忘”的本事,读书是一定要动笔的。动笔有3种:一是在书上划要点;二是在书眉处作点评,分析、评价、批评、补充都可以;三是专门为这本书写一篇文章,无论正面唱和还是反面评判。第四,要学习一点阅读技术。读书可以猜想式读目录,可以从最感兴趣的章节段落读起,也可以淘金式抓关键词,改扫描式为拍摄式,还可以撕碎读。第五,对笔记做多次间隔性的整理。汪中求说,知识是存在使用效率的,不能用到的知识,对生命是一种过高的成本;思想需要在对撞中升华,不在读书中把关联的理念一并研判,对于人的智慧存在很大程度的浪费。我一般会一个月整理一次近期笔记,分类、合并、补充、删节。年度休假,会把一年的读书笔记进行全面梳理,而且一定很有收获。

 

  讲座中,汪中求还与学生就“如何读书、读什么书、如何处理读书与就业的关系”等进行了互动交流。

 

  “不热爱读书的民族,是永远没有希望的。”报告最后,汪中求希望九江学院的学生刻苦读书,努力读书,成就自我。汪中求先生的演讲在一阵阵热烈的掌声中结束。两个多小时的报告让我们看到了汪先生酣畅淋漓的口才,看到了一个好读书会读书读活书的专家学者,也看到一个把读书当作自己一辈子工作的知名校友。

 

  报告会结束后,汪中求先生欣然为我校濂溪讲坛题词:细节决定成败!

 

  报告会之前,甘筱青校长亲切接见了汪中求先生,并向他赠送了我校庐山文化研究中心编辑出版的《庐山文化研究丛书》(第一、二辑) 。

 

  汪中求,江西九江人,毕业于九江学院中文系,清华大学EMBA。现为北京大学精细化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北京汪中求细节管理咨询公司首席合伙人,北京博士德管理顾问有限公司首席培训师。著作有:《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决定成败Ⅱ》、《精细化管理》(合著)、《营销人的自我营销》、《1750-1950的中国》(合著)、《契约精神》(新作)等。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