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理解抗日战争胜利的重大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激发广大师生的爱国情怀与奋斗精神,马克思主义学院于8月31日在香远楼212会议室成功举办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集体备课会。本次讲座由学院抗战史研究专家龚喜林教授主讲,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参加。

本次活动分为两个阶段开展。第一阶段是专题讲座。龚教授作了题为《抗日战争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专题讲座,分别从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结束了近代以来帝国主义列强肆意侵夺中国领土的屈辱历史,促进了中华民族空前的觉醒与团结,确立了中国大国地位,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等四个方面阐述了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由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坚定了中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自由、解放的意志,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征程!整场讲座史料翔实、逻辑严密、情感充沛,在现场引发了强烈共鸣。

第二阶段是集体备课。讲座结束后,学院各个教研室围绕“抗日战争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展集体备课。大家一致认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伟大胜利是思政课最鲜活、最深刻的教科书,伟大抗战精神是滋养学生爱国情怀、坚定“四个自信”的宝贵财富,并重点研讨如何将“伟大抗战精神”有效融入思政课的理论课堂和实践教学。如德育教研室主任古维娟提出:要创新教学形式,不仅要讲好理论,更要通过组织观看红色影片、诵读抗战家书、走访抗战遗址等实践教学方式,让抗战历史“活”起来,让抗战精神真正走入学生内心,激励他们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纲要教研室主任余建明老师谈到:课堂教学是伟大抗战精神融入“大思政课”建设的主渠道,重点是要深化思政课程中关于抗战历史专题内容讲授,特别是讲好伟大抗战精神丰富内涵和当代价值。同时要进一步发挥各类场馆育人作用,打造抗战场馆里的“大思政课”,让伟大抗战精神从教材文本的静态呈现转变为学生可参与、可感知、可践行的动态体验。
本次集体备课会,不仅是一堂深刻的学术交流活动,更是一堂鲜活的集体研讨会。它为思政课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深刻的理论启发,切实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高质量发展,激励广大青年学子铭记历史,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与力量。
通讯员:宋品品 审核人:谢伏华
责 编:付步云